由于工频不适合运行电缆的现场试验,而直流耐压试验、超低频试验均会对电缆造成一定的损伤,业界亟需研制新的检测方法。
1981年,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Gulski、J.J.Smit等学者提出通过对电缆进行充电和电子开关动作,使电缆、电感和线路电阻形成弱阻尼回路,在电缆上产生一个衰减振荡交流电压,进而对电缆的局部放电进行监测的构想,并依此原理研制出了振荡波检测系统的雏形。该系统随后逐渐在荷兰、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推广使用,其无损性、与工频电压的等效性,逐渐获得业界的关注。
经过长时间的推广和技术演进,各国普遍认可了振荡波检测技术,并依据其原理开发出相关的产品。国际上主要的产品有德国赛宝凯特公司(SebaKMT)研制的M28振荡波局部放电检测系统,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的北京电力公司、广州供电局等部门也引进了相关的设备;瑞士Seitz公司的OWTSH150/250系统也有一定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