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10kV电缆的预防性试验,常用的试验方一法有:工频测试方法、直流测试方法,超低频测试方法。
(1)工频测试方法
交流工频耐压试验是鉴定电气设备绝缘强度最有效和最直接的考核方法,它广泛应少月于电力设备的出厂试验中。通过对被试电缆施加工频高压,可以很好的检测出电缆绝缘中的局部缺陷,从而鉴定电缆绝缘的介电强度,评估电缆的绝缘水平,预防其绝缘故障的发生。根据工频耐压试验标准,应对被试电缆施加2.5U0的电压,持续时间为60分钟。由于工频耐压试验电压所加电压高于其正常运行电压,因此通过试验后的电缆有较大的安全裕度。而且与其他几种测试方法相比,工频耐压试验的试验条件更接近电缆的真实运行工况,所加电压值较低,对被试电缆损害较小。研究表明,工频耐压试验对XLPE电缆绝缘介质的水树枝缺陷检测灵敏度较高,能够在较低工频电压下有效发现电缆绝缘内部的水树枝缺陷。但是对几公里长的电缆进行充电测试需要很大的能量,该充电系统包含多个设备,如发电机、高压变压器或谐振器、控制仪器、局部放电探测和故障定位仪器、耦合电容和高压连接电缆。同时运输这些设备需要大型运输车辆,大大增加了测试费用,不利于现场条件下的离线检测。
(2)直流测试方法
直流测试方法是对被试电缆进行直流耐压试验,同时测量其泄漏电流的大小。当绝缘介质中存在气泡或者由机械力导致的局部损伤等缺陷时,直流耐压试验能够将其灵敏地反映出来。若电缆整体受潮,则其泄漏电流将会随着加压时间的延长而有明显增加。电缆绝缘在直流电压下的击穿强度约为交流电压下的2倍以上,所以可施加更高的直流电压对绝缘介质进行耐压强度的考验。根据《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对于6/10kV的电缆施加直流电压为25kV,对于8.7/10kV的电缆施加的直流电压为37kV,加压时间为5分钟。并且耐压5分钟时的泄漏电流不应大于耐压1分钟时的泄漏电流。在直流电压下,电缆绝缘层中的电场强度按绝缘材料的电阻率成正比分布,当绝缘介质有缺陷时,所施加的直流电压主要由介质中与缺陷部分相串联介质的电阻来承受,使得缺陷更容易暴露。因此,直流耐压试验是检验电缆耐压强度、发现电缆绝缘介质受潮、机械损伤等局部缺陷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直流下空间电荷的积累作用,进行直流耐压试验过后,将会有大量残余的空间电荷滞留在电缆绝缘中,形成累积效应,加速了电缆绝缘的劣化。而且通过耐压试验得到的泄漏电流也只能反映电缆整体的绝缘状况,不能对局部缺陷进行有效检测。
(3)超低频测试方法
超低频测试方法是用超低频((0.1Hz)以低充电电流、相对较长的时间对试品电缆进行充电,若电缆绝缘有局部缺陷存在,则会在此电压作用下击穿从而暴漏出缺陷。超低频交流耐压试验由于它的工作频率仅为工频的1/500,根据无功功率的计算公式:
Q=U^2*2πfC
理论上它的容量可以比工频交流试验的功率降低500倍,所以0.1Hz超低频交流耐压的验设备的容量远比工频交流耐压的试验设备小,并且与工频具有较好的等效性。与直流耐压试验相比,超低频耐压试验由于施加电压为交流,无空间电荷的累积效应。
根据0.1 Hz超低频耐压试验标准,测试时需要施加电压为3U0,持续时间为60min。以高于实际运行电压3倍的电压作用在被试电缆上,且持续时间较长,将会加速电缆绝缘老化。而且测试周期较长,每次测试都得耗费大量时间。
(4)振荡波测试方法

震荡波试验装置
振荡波检测技术出现至今约二十年的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期为提出理论及实验室摸索阶段,2000年至2007年,以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通过现场试点而不断完善振荡波检测技术,美国、荷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陆续引入振荡波检测系统并投入现场使用。
2008年,北京市电力公司为加强奥运保电工作,借鉴新加坡国家能源公司的经验,从德国引进10kV电缆振荡波检测设备投入奥运保电工作,对北京地区主要的配网电缆进行了振荡波测试,发现并排除了多起潜在性故障隐患,为奥运期间的供电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目前,北京市电力公司已经制定了应用振荡波测试系统进行电力电缆局部放电试验的相关标准,耐压与局部放电试验结合成为判定中压电缆的绝缘状况的主要手段。
2009年,借鉴北京市电力公司奥运保电成功的经验,广东电网公司为提高亚运供电可靠性,切实将状态检修工作落到实处,根据主网稳定、配网可靠的电网资产管理思路以及全面施行创先工作的有关要求,广州电力试验研究所引进了10kV振荡波电压电缆局部放电检测与定位系统,专门用来解决当前10kV电缆的绝缘状态诊断问题。通过对广东电网辖区内的配电网1 OkV电缆进行振荡波普测,发现并排除了数起由于接头制作工艺不合格等原因导致的电缆绝缘隐患,保障了亚运保电工作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