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有效的校准方法是特高频法的一个不足之处。有分析认为,对需用分布参数来描述的设备(例如变压器、发电机、电缆等),当设备两端没有匹配阻抗时,放电脉冲就会产生反射。有研究认为由于放电脉冲在绕组中传播的复杂性,对绕组类设备建立且放电量的测量标准是非常困难的。有研究利用同轴波导模拟GIS腔体结构,采用有限时域差分法对影响特高频信号能量的多种因素(放电位置、波导尺寸、放电电流幅值和放电电源的脉冲形状)进行了仿真研究。有研究利用模拟局放脉冲发生器作为一个可控的模拟放电源,来产生可重复发射的脉冲电流来研究了放电脉冲电流与接收天线藕合信号之间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藕合信号值与放电脉冲幅值成线性比例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放电方位的变化对藕合信号的影响不明显。
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将超高频法检测结果的标定与传统方法((IEC 60270法)的结果进行校核,试图在超高频法测量结果(dBm, mV)与局部放电量(pC)之间建立联系。有研究在这方面做了尝试:首先根据实际GIS的局放图识别缺陷类型,然后根据灵敏度曲线(UHF法和IEC 60270标准方法同时测量得到)来标定每一类缺陷的视在放电量。然而,这种校核方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不同缺陷的处理将对应不同的灵敏度曲线,还有注入人工脉冲的当量(多少pC)问题等,这些都将使得不同制造部门或研究机构得到各不相同的结果。另外,有人也做了类似研究,使用IEC 60270描述的方法和UHF检测法对不同类型的GIS局部放电活动进行检测。根据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dBm单位(UHF检测系统的结果)与pC单位之间的转换是可能的,且结果表明转换曲线与局放源及箱体大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