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电力企业通常会对电缆做定期的试验,以此来对配电电缆的绝缘情况进行判断,如耐压试验、电缆震荡波试验等,这种离线试验方法在是过去及目前最有效的诊断手段,但实践经验表明,部分经过试验合格的设备投入运行后不久就会出现绝缘击穿现象。电缆因为其绝缘破坏的不可逆性,在试验时所加的试验电压通常较高,实验过程中的高电压会给电缆的绝缘性能带来不可恢复的破坏,电缆的使用寿命的使用性能都会有所降低;通过震荡波来进行试验,这种方法的破坏性较低,但其仍然需要离线检测,而且试验设备较为昂贵,需要电网停电。尽管现在常用于对电缆的缺陷进行监测效果较为理想的方法是上面的两种,但我们一直在不停的寻求新的试验方法。近二十年来,在各大高校和电力企业的推动下,配电电缆绝缘状态监测技术发展迅速。直流分量法、直流叠加法、局部放电法及低频(0.1Hz)叠加法是目前配电电缆的绝缘状态监测的主要技术。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诸如欧美和日本等,在监测方法和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上面的几种方法在市场己经受到很多使用者的欢迎,且己经获有大量的使用经历,相关的操作方法以及配套的组件己经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取得的使用效果也很理想。这一段时间的发展,大量的监测数据以及经验性方法都己经获得。邻国日本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研究配电电缆的状态监测,己经研制成功了一些诊断设备,并提出了电缆绝缘老化程度的判据。而国内,虽然己有部分供电局及高校开展了状态监测的研究试点工作,但电缆状态监测技术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
与局放监测一样,国内电缆温度监测也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导体温升的计算,主要针对线性热环境下对稳态运行状态的电缆,监测方法也局限于电缆电流和电缆表面温度或绝缘层温度的测量,缺乏对电缆线芯的温度监测及温度变化率的监测以及温度与绝缘状态的关系研究。目前的这种监测方法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难以准确把握线芯的实际温度,难以发现电缆局部接触不良、接触电阻过大、存在毛刺等缺陷问题。这种监测方法难以发现电缆线芯的过热现象,容易导致电缆线芯长期过热运行,威胁电缆绝缘;而且这种监测难以发现电缆附件局部接触不良、接触电阻过大导致的局部发热问题,而且这种问题在实际中常常遇到,尤其在电缆中间头发生的概率较大。